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鱼鲞(1 / 2)

('第95章鱼鲞

赵祯听了,招呼一声,披上衣服,起身就走。广惠、晁盖、宋万三人也一同起身,带着庄丁直奔码头。

远远的见了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韩伯龙、李犹五人正围着几个筐子,赵祯大笑着上前,都见了礼,互相介绍了,赵祯见五人一路辛苦,兴奋中难掩疲惫之色。

赵祯道:“兄弟们一路辛苦,一路可顺遂?”刘唐道:“稍有波折,倒也顺利采买了两船海盐。”

赵祯点了点头,道:“众位兄弟且去庄中用过午饭,各去歇息,今夜与众位兄弟接风洗尘。剩下的不需兄弟操心,我自来安排。”

刘唐指着身前的筐子道:“庄主,这是沿海渔户家中收购的干海货。我等自去了滨州盐场,那处人多吃海里鱼蟹虾贝之类,我等尝过这新鲜海货,确与河里不同,别有风味。也采买了些,让庄主及众位兄弟尝尝鲜,只可惜路途远些,不能带回活物。”

说着,掀开盖着的草帘,一筐鲍鱼干、一筐海米、剩下的都是甜晒鱼干,赵祯让赵元礼都送去后厨。

赵元礼安排庄丁上船,将一袋袋细盐搬运下来,赵祯让人解开一袋盐,但见袋中海盐颗粒均匀,颜色洁白,都是上等的海盐。赵祯刚来时,西溪村中所用盐潮湿乌黑,难以入口。庄上所用食盐还是赵祯从主世界购了一批带进幻世界。

每日海鲜不断,一日,李犹感叹:‘可惜庄主未来,不能品尝。’正让邱四郎听到,因此挑了些干鲍鱼,甜晒鲅鱼让带回来送给庄主品尝。

阮小七道:“烤牡蛎最好。炙如蛎,汁出,去半壳,去屎,三肉一壳。与姜、橘屑,重炙令暖……勿太熟,太熟则韧。”

赵祯见干活的庄丁都忙着搬运,无人注意,低声说道:“晁盖哥哥不知,这是刘唐兄弟去河北路滨州场收来的,自然极好。”

赵祯问道:“兄弟,哪道菜最好?”

众人起身,叫道:“同饮。”边上伺候的都是心腹庄丁,只管烫酒送上。一时间觥筹交错,吃喝了一个时辰,乡兵酒足饭饱,赵祯让先回了营地。

众人见阮小七咬文嚼字,都是哈哈大笑,赵祯道:“小七兄弟,怎么还吊起书袋了?”

邱四郎道:‘刘大郎,这回还是一石盐吗?’这邱四郎祖辈都是灶户,家中叔伯五个,他这一辈兄弟十七个,都是灶户。也学了些拳脚,在当地也是一霸。

我同几位兄弟商量后,同意了下来。我三人留在邱四郎家中,阮家两兄弟在船上接应。趁夜先把邱家盐运上了船,次后,那邱四郎也算尽心,在村中收了一圈,凑了1100石食盐。

邱四郎道:‘刘大郎,你如今也做的大了,便与你说一说。这盐场分三类,官产官营、民产官营和民间自营,对应的灶户就是畦户、亭户和井户。我此处正是自营的盐场,只如今新来的转运使到任,催逼的急,只得拿了许多盐低价卖给官府,手里的盐自然少了些’

邱四郎道:‘兄弟,你要早些来,你这千石盐一日就能运走,如今找谁也无如此多海盐了。’

天气炎热,赵祯一众人回了庄上,让李小二熬些绿豆汤、淡盐水送到码头上,让干活的庄丁取用。

赵祯道:“这个还要问过刘唐兄弟,待夜里吃酒,再来问询一番。”赵祯站在码头上看了看,见赵元礼安排的有条不紊,庄丁分工合作,一部从船舱搬运到甲板,再有一部从甲板搬到码头上,装车、运输、卸车、入仓各司其职。赵元礼亲自站在船首计数,让赵集去西跨院库房处监管入库。

我问道:‘邱四郎,千石食盐,何日能备好,盐价多少?’

鲍鱼干不去说他,海八珍之一,本就是上贡之物,美味滋补。

我这处都是井户,管的还松泛些,刁口乡尤大郎那里却是亭户,比我这还严些。

庄主可知邱四郎所说井户、亭户?”

赵祯道:“确不曾听闻,可有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