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看起来,确实很久没有人管理了。现在下的雪是不大,但地面也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积雪,积雪上没有痕迹,明显是没有人来过。船坞附近,还有一些干枯了的杂草。里面还有两艘半成品的小船,停靠在其中,不知道是不需要再造船了,还是冬天休息,明年再造,那两艘小船就这样停工。“殿下,是这里了。”朱寿带领朱允熥进来,介绍道:“这里应该有两个月没人来了,我们大部分的船,都是出自这里。”“太破,太旧了。”朱允熥抬头打量了一会,又道:“造船的工匠呢?”朱寿说道:“都是匠户,他们不是去工部轮值,就是有其他事情要忙活,或者去做徭役了。”朱允熥想了好一会,又道:“我们能不能去江浙、福建或者广东等地,请一批擅长造船的工匠回来?”“可以。”朱寿点头,又道:“但得给钱。”朱允熥:“……”现在不仅大明缺钱,朱允熥自身也缺钱。没钱什么都做不成,在古代也是如此。朱寿他们是一起投资了,钱都在冯胜那里。但那笔钱,是要用来买原料,造纺纱机,以及给那些伤残老兵发工资的。造船是中后期的行为,不能把前期的钱,挪用到中后期,万一不够用了怎么办?另外,造船也要大量的钱投入。比如说,造船用的木头,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以后再说。”朱允熥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在想等到酒楼盈利了,或许能拿出一笔钱,大量的请其他造船业发达地区的工匠回来,再购买木头造船。首先要造的,是宝船。郑和下西洋那个宝船。他要让郑和,提前出海,纵横海外。“郑和。”朱允熥又道。“奴婢在。”郑和走过来道。朱允熥又道:“明年,冬天过后,我再把这里正式交给你,出海一事先不要急,先负责造船,比赶缯船还要大的船。”“还要大?”郑和眼眸里,顿时亮闪闪的。比赶缯船还要大的船,他无法想象能有多大。但一定很厉害。如果用来出海,宣扬大明国威,海上那些国家,看到他们就要跪下膜拜。“奴婢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郑和跪下磕头道。能得到这个机会,已经很好了。如果还能帮朱允熥出海,他觉得这样更好。“回去了。”巡视完毕,朱允熥终于也累了。主要也是在外面,实在有些冷。时间越晚越冷,现在进入冬天了,天气大概就是这样。朱允熥想到在大明的未来,还有一个小冰河时期。未来可能冷得更可怕。回到了家里,朱允熥找来纸和笔。根据穿越前的记忆,他很极限地把世界地图回忆起来,画在一张纸上面。七大洲五大洋全部有了,但大概是比较粗略。
大明的疆域图怎么样,朱允熥没看过全貌,无法描画,只能画了个大概,并且在上面写了一个“明”字作为标识,这就是大明了。“你看,怎么样?”朱允熥让郑和过来,又道:“这个地图,大概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全貌。”郑和在看到大明疆域的时候,就能猜到了。再看大明在地图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来大明之外的世界,还是那么大。“大明怎么,只有这么小?”郑和的认知里面,大明是最大的。没有其他任何地方,能比大明大。这也是他们很多人的想法,毕竟古代的认知局限性摆在这里。“因为这个世界很大。”朱允熥说道:“你有没有听过成吉思汗西征?”郑和点头。朱允熥又道:“成吉思汗往西边打,要路过草原、沙漠、戈壁等,从我们这边,一直打到这边。”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又道:“如果不那么大,能有那么多沙漠、草原吗?”这样一想,郑和能理解了。好像真的有那么大。“请问殿下,那些……都是海洋?”郑和又问。只觉得看了这张地图,要涨知识了。颠覆了,他固有的一些认知。朱允熥道:“是海洋,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海洋的面积是最大的,你试想一下,出海看到的大海,岂不是一望无际?”郑和没出过海,但刚才在出海口看到的,确实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尽头。“海水……最后是不是都流走了?”郑和看着地图的边缘,再问道:“难道世界,真的是天圆地方,海水会从大地边缘流走?”又到了这个,最经典的问题。大地,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我觉得,我们脚下的地面,是一个球。”朱允熥道。“奴婢……奴婢觉得,不可能吧?”郑和摇了摇头道:“这样一来,在球另外一边的人,岂不是要站不稳,摔下去了?”朱允熥拿起刚才画画的笔,在空中放下,跌落在桌面上,问:“你看这笔,为何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这……”郑和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往下,是地面啊!“奴婢愚钝。”郑和想着,小心翼翼道:“抛起来的东西,当然是往下掉。”朱允熥笑了笑道:“为什么一定往下掉?你有没有想过,地面有一种力量,拉扯着笔往下,让笔无法往上飞?”郑和只觉得,这个想法让他感到很炸裂。也没有人会想过,一支笔往什么方向掉的问题。听起来,很是扯淡。“殿下是说……我们脚下的地面是个球,里面有一种力,拉扯着我们不会掉出去?”郑和根据朱允熥提出的话题,再联想到这支笔,很快明白了朱允熥想说的是什么。“没错。”朱允熥觉得郑和的思维还是可以的,没有局限得太死,赞赏道:“至于是不是个球,我的猜想对不对,我觉得以后可以交给你来验证。”“你乘船,把大海走一遍,从东边走,看是否会从西边回来大明。”“如果能回来,证明了是个球,对吧?”朱允熥把这份世界地图,给了郑和,又道:“你带回去,好好琢磨。”郑和起来,跪下道:“多谢殿下的赏赐。”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猜想,郑和固有的想法被颠覆了,认为确实需要回去好好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