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刚回去,看到李至刚也来了。正在和杨士奇,聊着朝中谁可以拉拢,哪些人郁郁不得志,但又有一定的能力。“殿下!”他们看到朱允熥的时候,一起起来行礼。“不用多礼,你们都坐吧。”朱允熥说道:“杨先生的官职下来了,翰林修撰,有空你去翰林院走走,至于李先生的新官职,皇爷爷暂时还不愿意安排,他说你暂时没有成绩,也没有足够的功劳。”“多谢殿下!”杨士奇听了,连忙称谢。李至刚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道:“多谢殿下的举荐,但我实在没有任何功劳,想要进入都察院,还是差了点,愿意等殿下的安排。”既然选择加入朱允熥的阵营,他认为等下去就够了。想太多了,那是浪费时间。“吕家的事情,今天早上,皇爷爷处理了。”朱允熥把早朝的大概情况,简单的提了提。李至刚听着就震惊了,他们昨天才聊起这件事,今天早上就处理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陛下怎么能知道得那么快?当然是锦衣卫!李至刚想到这个群体,杨士奇也能想到。他们同时感到背脊一凉,只觉得锦衣卫的厉害,远超出他们的想象,连殿下身边,真的也有锦衣卫存在,以后做点什么也要小心翼翼才是。“你们觉得如何?”朱允熥问道。杨士奇首先说道:“他们在割裂,吕福和吕家的关系,但这样做特别笨拙,也很生硬,正常来说陛下根本不可能放过吕家,也不用顾及太子妃的感受。”“没错!”朱允熥赞同道。按照朱屠夫的性格,管你是不是太子妃,只要他想杀,都可以杀。只是要杀太子妃可能麻烦了点,毕竟太子下葬不久,其他人在他看来都可以杀,杀得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只是陛下,还不想杀。”李至刚说道:“陛下想把一些敌人,留给殿下自己解决,殿下把吕福找出来,他杀了吕福,如果殿下能找到吕正的直接证据,他也会杀吕正,这也是陛下对殿下的一种考验。”朱允熥对这个说法,还是赞同的,道:“一个吕正,我稍后再收拾他。”不仅吕正,还有吕氏,他还要将其从太子妃的位置上扒拉下来。大明第一个太子妃,只能是他的母妃常氏,吕氏没这个资格。“皇爷爷今天,还答应了我一些事情,他让我训练海军,同意让我出海贸易。”朱允熥也不急着,第一时间问姚广孝的事情。先说了说,海上的事情。杨士奇他们还是知道,朱允熥的下一步打算。“殿下是如何说服陛下,同意出海的?”杨士奇问道。朱允熥把当时劝说的内容,和朱元璋简单说了说。杨士奇道:“陛下确实想解决倭寇,但又真的没有精力,希望殿下能帮他完成这件事,能做到最好,做不到也没所谓,毕竟大明没有人可以做到。”给两千人朱允熥,训练成为海军。
单纯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如果可以做到,要求也不高,把张士诚、方国珍等余部收拾了即可。“还有粮食!”李至刚说道:“陛下一定对一年三熟的安南等地,还有殿下说的亩产七八石的粮食深感兴趣。”停顿了下,他又道:“我曾听鸿胪寺的官员提起过,安南等地确实能做到一年三熟,但亩产那么高的粮食,真的存在?”“应该存在!”朱允熥没有说得太绝对,又道:“我是从一本古书上看到的,但那本书我已经找不回来了。”杨士奇也不深究,书的问题,道:“陛下同意殿下这样做,是想让殿下试一试,如果做成了,也是殿下的一种优势。”“不一定是试一试。”李至刚想着,又道:“陛下开始让殿下掌兵了,尽管兵不算多,只有两千人,但也是个好的开始,还不阻止殿下,和武将们的进一步联系往来。”杨士奇笑道:“恭喜殿下,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更高了。”不愧是八分。现在说不定不止八分,可能上升到九分了。至于朱允炆的分,大概要被扣了一两分。对于他们而言,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恭喜殿下。”李至刚反应过来,也是大喜。如此一来,夺嫡的胜算更大,只要不犯大错,基本没问题了,他这个殿下身边的幕僚,未来含金量更高。“现在恭喜,太早了。”朱允熥摆了摆手,这两件事便如此放下,又道:“我今天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发现,我想我知道朱允炆身边那个高人可能是谁了。”“谁?”杨士奇和李至刚齐声问道。关于那个高人的事情,杨士奇也和李至刚说过了。“一个黑衣和尚。”朱允熥听到朱允熞描述的时候,快速搜索了一遍大明里的黑衣僧人。除了姚广孝那个妖僧,再也想不出第二个。也不怪他首先想到此人,实在是姚广孝这个黑衣僧人、黑衣宰相的名气太大了,是朱棣要谋反的主要推手,很难想不到他。朱允熥记得朱棣身边,除了姚广孝,还有一个叫做袁廷玉的人,是个道人,此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袁珙,都是满身反骨,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他是四叔的人,我曾见过一次。”朱允熥又道:“他好像还是四叔比较信任的朋友,近期朱允炆的反常行为,应该都出自此人。”只有姚广孝,才有本事,可以说服朱允炆变得那么反常。“燕王殿下的人?”听了这话,他们同时一惊。根据他们目前的认知,藩王应该站朱允熥才对,燕王要站朱允炆,多少有些不对劲。杨士奇问道:“殿下可以肯定,没错?”他还是不太相信。朱允熥肯定道:“绝对错不了,就是此人,我记得他的佛号是道衍,你们认为如何?”“燕王所图,很大!”李至刚眯了眯眼眸,续道:“我大概猜测,燕王可能想做到两点,一是控制二皇孙,将来扶持二皇孙登基,他就能在背后操纵一切,二是帮二皇孙和殿下斗得两败俱伤,他后来者居上,或者他认为二皇孙是好欺负的,比殿下更好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