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禧邀请了两组同学,每组五名,给的考题是用调音扳手为辅助,通过调整弦轴,完成三个音的调校。
看见有熟悉的同学在台上操作,现场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
「哈哈哈哈哈你行不行」
有学生调侃。
「等等,我觉得这里应该是这样」
有学生质疑。
「不对不对,我刚刚听温老师说了」
有学生站在钢琴旁,翻得本页簌簌作响,仔细对照讲座笔记。
大家七嘴八舌地相互指挥,相互对比,热切地讨论起来,该如何处理这一条弦。
收效甚好。
等学生们走够了弯路,温禧就适时出现指点一二。
这时候,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将温禧围成一圈,认真学习,看着温禧依然一丝不苟地整理琴键后,恢复明亮的音色,叹为观止。
不急不躁,行之有道。
不止一人曾说过,观赏温禧调律,像是赏心悦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我们真正要做好调律,并非仅仅掌握与钢琴制造相关的知识就可万事大吉。音乐理论、物理声学,都需要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