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建这桥的目的不仅仅是供人过河?
我再次瞟了一眼桥上以及岸边的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死在这里?
我带着疑惑上了岸。
近距离观察,从这些人的穿着判断,都是穷苦的百姓,应该是附近村里的。
我走到了桥上,穿梭在这些人之间。
仔细听他们嘴中念叨的话语。
有的是哭儿子的老头老太太。
有的是哭丈夫的妇女。
还有哭爸爸的半大小子。
也有哭兄弟、叔叔或者舅舅的。
我发现个共同点——他们祭祀的都是男的,似乎都是中青壮年的男人。
所谓的祭祀,其实没什么像样的贡品。
有的是半个窝头。
有的是一个烂苹果。
还有用红薯和炸鱼的。
我站到了个用炸鱼祭祀的中年妇女身后。
这妇女领着个八九岁的男孩,男孩跪在地上哭爸爸。
吸引我的倒不是这妇女和男孩,而是他们铺在地上,用来放几条炸鱼的半张报纸。
报纸上的字是油印的,我一眼看到了“惠民日报”四个手写体大字。
我知道在解放前,并不存在油城市这一称呼,现在的整个油城市和现在的一部分滨州地区合称惠民地区。
在报纸名称的右下角有几个小字——民国十二年。
民(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