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见朱温蹲下了,不停的用眼神示意周边站着的侍从,那些侍从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和犹豫,他们似乎是想动但是看着朱温却又不敢动。
而就在这时,朱温系好了鞋带,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昭宗看着越走越远的朱温,只能叹口气。
本来按照昭宗的计划,趁着让朱温系鞋的空当让他周围的侍从一拥而上,然后把朱温制服,但是很遗憾,昭宗高估了他身边这些十几岁小侍从的胆量,关键时刻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往上冲,昭宗只能叹一句奈何。
但是这件事还没完,朱温除了宫殿,才发现自己背后竟然全部湿透了。可见他刚刚也是吓得不轻。而昭宗和他身边的小侍从让朱温感觉到了威胁,朱温准备动手了。
宦官杀光了,但是皇帝的身边还是需要人来伺候的,于是就有了这二百多名小侍从,原本以为这些人年纪小,没什么威胁,但是现在看来,对于朱温来说,也算是一种威胁了。朱温既然准备动手,肯定是要提前准备的。
朱温先让人找了二百来个和昭宗身边的那些侍从年纪大小差不多的少年,然后找机会把宫中的那些少年全部集中起来,杀掉了。把他预先准备好的那些少年送到宫里去,这样一来。昭宗身边服侍的侍从,也全部变成了朱温的人,至此昭宗彻底落入了朱温的手中,再也没有一丝的自由。
彻底控制了皇帝之后,朱温的野心在膨胀,他想要更高的位置,而此时他已经是梁王了,爵位已经到了顶峰,再进一步那就只能称帝了。他称帝的念头在他心中也越来越热切。
虽然现在不是称帝的时机,但是朱温认为,将来称帝那是必然,所以这件事也要提前张罗,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皇室继承人好好的盯着,不能出现人才。
但是偏偏就出现了一个人才,那就是德王李裕。这个人曾经被刘季述囚禁昭宗的时候,立为皇帝,是昭宗的长子。慢慢长大之后,让朱温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就上表给昭宗,说德王李裕曾经和刘季述一起阴谋作乱,应该杀掉。
可是昭宗非常喜欢德王李裕,准备把它当做接班人好好培养,怎么舍得杀死他呢。这件事就这么拖着。
后来昭宗无意间和蒋玄晖(朱温手下派来负责皇宫保卫工作)说道:“你说为什么全忠要杀死我的大儿子呢!”
这件事自然传到了朱温的耳朵里,他觉得昭宗不听话,恐怕难以控制,而且此时李茂贞和杨崇本准备勤王。这让朱温觉得昭宗在洛阳,并不安全。万一搞个什么政变之类的,他人在关中,恐怕来不及补救,想了半天,最终决定还是把昭宗干掉算了,然后扶持一个新的小皇帝,这样一来还比较容易控制。
方针是定好了,那就是杀掉昭宗,但是让谁去杀,这又是一个问题,但是当时朱温还要关心关中的事情,就让在洛阳的蒋玄晖、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去办这件事。
最终这三个人因为朱友恭、氏叔琮。不忍心下手,在关键时刻有点动摇。所以最终定下来的主意就是让蒋玄晖出手。
这天夜里,蒋玄晖选了百十名禁军,让一个叫史太的领头准备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