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二十六年,齐国议会做出了向东部殖民地长崎加征商税的第一次尝试。
在此之前,议会已经两次增加税收,为的是支撑在倭国的庞大的官员开支。
在董邵伟等人的治理下,倭国不再是从前那个饿殍遍地的苦难国度。
相反,依靠跨国贸易和技术改良以及合理的分配制度,这里成为商业繁荣、物资充裕的乐土。
每年有超过三万艘来自全球各地的商船停靠在长崎港口,超过八万外国传教士、商人和水手挤满了长崎的大街小巷。
一艘来自波斯的香料船在港口工人的牵引下抛锚靠岸,黑色肤色的商人站在舢板上和殖民地官员们讨价还价,一群刚从宿醉中醒来的精力充沛的水手们率先登上岛屿,一双炽烈的眼睛盯着码头上出现的女性。
他们兴致勃勃,今日必要搅乱整座城市。
“这是本月最后一艘香料船么?这些天一共运来多少吨货?”
“不到三百吨,除去上交天心城的,长崎会留下这个数。”
长崎离岛码头,两个一老一少,身着黑服、殖民地文官模样的人对着刚刚进港的波斯商船指指点点,他们四周簇拥着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其中还有两个黑人面孔。
“老先生,商会恐怕不会同意西边定下的税额····”
那年轻官员还要再说下去,老官员已经转身望向北边,远离港口的工业区,密密麻麻耸立着一根根烟囱,高耸入云,还在冒着黑烟。老先生知道,此刻烟囱后面,或许正有一双眼睛在望向码头,望向自己。
老官员抚须叹道:“帝国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直到我们无力支付。”
那少年官员忿忿不平道:“长崎不欠齐国任何,十年前·····”
十年前的往事太过惨烈,大家都不愿再提及。
老先生示意少年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