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芒匆匆而来,问:“我们真有必要装这么多的动力炉吗?8台啊,足够一座小城市的使用了。”
楚君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这个大家伙的防护怎么样?”
勒芒是看过全图的,说:“当然好,非常好!实在是有些太好了。整整2米厚的外壁,装甲嵌套足有50层。再加上中间的电离保护层,这种防御力已经追上护卫舰了。不过,我们在行星内搞出星舰级的防护,有必要吗?”
楚君归微微一笑,“2米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加挂更多的装甲,装载更多的武器。这些都是重量,为了减轻重量,所以我们才加装了那么多的反引力引擎。而所有的引擎和电离防护都需要一样东西,能源。所以我们才要加装这么多的动力炉,明白了吧?”
“可是,人住哪?”
楚君归一怔。
第354章 疑兵之计
在楚君归眼中,人住哪的问题很好解决,无非是增加一些空间而已。只要把方舟再增高3米,不,2米,一切就迎刃而解。
楚君归把居住空间的设计直接扔给了芯片。这个任务的进度条涨得飞快,没过几分钟就已完成。芯片设计了一个坐躺式的生活舱,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半坐半躺、也只能半坐半躺的盒子,倾斜放置,这样可以压缩高度,而且节省空间。
据说,这是从母星时代坦克驾驶舱得来的灵感。而且芯片选择的还是当时最先进、也最照顾乘员舒适性的m1系列,因此它非常自豪,觉得已经充分考虑到乘员的福利。
楚君归直接通过了这个方案,毕竟方舟本身的承载人员有限,大部分战士都是在自己的战车里。
增加高度不光是增加了重量,还影响结构强度、重心等一系列问题,整座方舟几乎都要重新设计。但是楚君归也有变通办法,通过加挂几层装甲把重心降下来,顺便还强化了防御。至于相应增加的重量,一台额外的反重力引擎和动力炉就能解决。
方舟壳体结构造得飞快,不过预定安装的设备进度就慢得多。整个方舟内将装有9台反重力引擎,这些引擎单台就需要20万千瓦功率驱动。最终动力区里整整堆叠了15台晶粒动力炉,才解决了全部能源问题。
方舟上另有10台大型建造机,4台大型精炼炉,以及10台有机质分离机和编辑器。同时还有20台小型高速建造机。
武备方面倒是很一般,楚君归就在各个方向上合计装了20门速射炮。这点速射炮他一个人就能操控,无须额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