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路的弄堂口进去,一路往南,便能穿行到杨树浦路,马路对面就是上海第五毛纺织厂,周清茹的表叔表婶就是这间厂的职工,厂子始建于1938年,前身便是曾经辉煌无比的怡和纱厂。
不过在这条马路上,它也只能算是“小阿弟”,往东再走上几步,会看到一座英国古典哥特城堡式样的“宏伟”建筑,黑砖红顶,棱角分明,一座高塔矗立其中,将工业文明的震撼展露无遗。
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地面水厂,杨树浦水厂不仅仅是近代城市供水的起点,也成为了附近居民童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康里所处的位置无疑是这块区域的核心,每天下午五点一过,工人们从各自的厂子下班,或是三三两两结伴步行去通北路的市场买菜,或是打部“差头”去五角场看个电影,但更多的是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奔向各条弄堂里的家。
只要进了弄堂,就仿佛回到了“另一片”专属空间,过街楼两侧的厚重砖墙将喧嚣拒之门外,视线却能透过底层商铺的开档窥得内里的烟火气息。
总弄是每条弄堂居民们的公共活动中心,皮匠摊头、电话亭子、杂货铺、马桶间等等生活设施一字排开,再往里走便是半私密的支弄,由前后住宅围合,“安(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