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晴书屋>时空穿越>魔都第一财阀的诞生> 第267章 加速刺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加速刺激(1 / 1)

陈平生与张之遥的谈判进入到了尾声。好处是他能很快拥有一家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坏处是他即将为这个巨额亏损的超级大厂,投入五十五亿进行全资收购。三年之内,还要定向投入一百五十亿进行电池研发。没有这笔定向投资的研发钱,张之遥也不一定非得要卖给他啊。国内经营电子企业,往往就是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产学研于一体化的生态型企业。产学研说得简单,投入却是巨大。好比电池研发投入,你砸一百五十亿进去,只能说你能聚集更多电池领域的真专家,将这些人集中在一块天天研究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冲刺更高领域的技术专利。这东西要是成了,当然是好处巨大。但要是不成,好比国外的三星大厂。三星的手机屏幕就是世界级领先,前后砸了差不多两百亿美金,巨额亏损十多年这才成功。这还是三星在九十年代就开始投入研发的结果。同样三星也在九十年代干过芯片,前前后后扔了近百亿美金下去。耗时无数,最后以失败告终。说白了搞研发就是你争我抢的生命线,一旦国外大厂在某项领域率先突破专利技术。你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一切,都将有可能白费。必须重新研究绕开它的技术专利才行。要不然就是侵权。这就是产学研,一个投入毫无边际的商业模式。风险无限高,成功的机率还特别低。甚至可以用低到难以想象来形容。另外一种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干组装。技术都是别人家的,我出高价使用别人家的技术专利就行。然后将这些产品组装到一块,再通过降低市场营销成本,以及销售成本。来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微薄利润。这种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己砸钱搞研发,风险小的同时投入还低。国内九成九以上的知名电子大厂,都是这种模式。好处有,坏处也不少。一旦国外卡你脖子一下,这种厂立马停工。压根生产不出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陈平生也不知道他这样投入到底会不会成功,但他一心想的还是既然干了这件事。那就只能拼尽一切。为了尽快凑齐这笔五十五亿的全资收购资金,他让魔都那边的张婉怡立马将之前低价回购的啵啵奶茶,以及沸羊羊的二十亿股票。进行抛售。好在这两支股票都是用上千账号来吸的,现在这么一抛,市场行情大好的情况下。也不会太引人注意。具体的谈判还有很多细节,这没有半个月时间,压根谈不下来。这也给了陈平生的筹资时间。六月二号。国内新能源市场冒出一则天大消息,新成立的腾飞新能源汽车。拟定五十五亿全资收购国内最大的磷酸铁锂电子厂。顺带还要在未来三年之内,定向投入一百五十亿来搞电池研发。一时间,洛阳纸贵。无数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人,纷纷开始关注这家新成立的能源汽车。没法,现在的新能源一年压根卖不了多少台。
大家进入这个行业,至少一半的人都不是打着造台好车过来的。单纯就是跟玩足球一样。这也就导致没有多少人,肯在前期就直接砸下几百亿来布局自己的超级工厂。更不要说在新能源的核心电池厂上,还投入两百亿资金了。只能说,这家新成立的能源汽车品牌太过于财大气粗。这才敢一进入到这个行业,直接就投入近三百亿资金。具体的合作细节还没完全敲定,自然也就还没有开新闻发布会。不过魔都这边的腾飞超级工厂,在这消息的刺激下却直接加快了一切审批程序。没办法,这怎么看都是一家真正想要干好新能源的超级企业。这样的企业不止是它魔都需要,各个地方也都是争抢不已。甚至还会直接开出一系列条件。腾飞在超级工厂上的一期投资就高达120亿,主要目标就是兴建一座世界级的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整体生产的超级大厂。魔都给到的工业土地面积是五十五万平方米。兴建这样的一家超级工厂,周围配套的产业还需要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最终还是确定将超级工厂定在临港。地址定了,具体的条件同样需要谈判。这么大块工业用地,腾飞要想免费使用,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比如创造多少税收,满足多少就业等。就在各种大消息的加速刺激下,原三一重工研究院的院长严东辉。于六月五号正式加入腾飞新能源。并担任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总裁一职。而原華为消费者事业部总裁徐东,担任腾飞汽车首席技术官。另外还有原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张启明,担任生产兼销售总裁一职。前期主要就是负责超级工厂的兴建。毕竟车都还没造出来,哪有销售啊。超级工厂的兴建,压根不是陈平生一个人就能搞定的。想要做一件世界级产品,那就必须请世界级人才。这是陈平生很朴素的一个道理。起码在他看来,这三人在能力板块比他强了可不是一星半点。他要是自己去打工的话,这辈子别说在那三家大企业里面担任像他们那么高的职务。就是能不能进去都是一个大问题。学历这一关就给卡死了。大部分老板都只喜欢用比自己能力弱的人。因为他觉得更好掌握。他不同,他喜欢用比自己能力强的,越强越好。三人过来,他也是给了最高诚意。三套五百平的汤臣一品,直接送到他们手里。另外再给每人标配一台,落地价四百万左右的迈巴赫680。要是再夸张一点,娱乐圈的那些小明星他也是能随便介绍的。讲究一个你情我愿罢了。这种特殊资源,能搞定大部分男的。新能源汽车不止是大投入,他们仨全部就位之后,一系列工作也就要开启了。而陈平生则还在筹款收购电池厂的那个五十五亿。很多银行倒是愿意给他贷款,他不要罢了。一句话,利息太高。拿这个利息再去多招几个顶级的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不香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