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查历史,大吃一惊。这小东西居然有这么大的需求和利润。
此时在西方,铁钉可以当货币直接支付。
每当有一条从大明回来的商船靠岸,就会有无数的额商人涌上来抢购钉子。
铁钉会在码头上直接按箱子拍卖。根本不需要运出码头销售。
在西方历史上,铁钉是由专业的钉工手工打造的。制作时,工人先将烧红的铁块加工成细长的铁杆,然后由钉工用锤子将其加工为钉子。工序十分负责,而且浪费工时。
这种人工制钉的方式,成本极高,铁钉价格居高不下。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6世纪末,纵切机在英国出现才有好转。
当时几百年里,拥有纵切机的英国,是全世界铁钉的最大生产国。
狡猾的英国人,把铁钉出口,用作贸易武器和制裁的手段。
到了近代,英国一度是世界钉子旅行的起点。
在独立战争及之后的一段时间,美国曾面临严重的钉子短缺问题。
为此,美国的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为回收钉子而焚烧房屋的记录。
英国的钉子封锁,激发了美国人的独立精神和爱国情感,他们开始投资钉子工厂,从而引发了世界钉子主产地的变化。
他们为什么对钉子这般需求旺盛呢?
因为欧洲人没有发明榫卯结构,他们的房子和各种木建筑,甚至造马车、造船,都需要海量的铁钉。
在十六到十九世纪,铁钉是硬通货,和后世的石油一样,可以在国际支付上当钱用。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钉子虽小,但作用巨大。
没有钉子,人类就无法完成轮子的发明,也因无法钉马掌而错失快速、长距离移动的能力,更无法让建筑更高、更大、更美。
对于钉子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美国韦尔斯利学院的社会经济学教授丹尼尔·E.西塞在《自1695年以来的钉子价格:洞察经济变化的窗口》一文中指出:
1810年,美国的钉子消费占当年全美GDP的0.4%,这个数值与2019年全年美国居民在电子产品及航空旅行上的花费相等。
这说明200年前,钉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杨凡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吸血欧洲的机会。
大明有句话,叫做好铁不打钉。杨凡用金属加工的边角料做钉子,成本做到了令人发指的低价。
而且他有大量的水力和蒸汽机为动力的冲压设备,可以海量的制造钉子。规模起来后,成本极大降低。
他不仅生产铁钉,还生产钢钉。
全系列产品门类、规格和后世基本差不多。不论你是用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合适的钉子。
去年,杨府的下面一共生产了上万吨的钉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oxiangge.cc。手机版:https://m.moxiangge.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