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晴书屋>时空穿越>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第435章 机械化大纵深作战,懂不懂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章 机械化大纵深作战,懂不懂啊(1 / 2)

对抗之势愈演愈烈,双方持续向前线增兵。

而运输物资这件事,没有真正安排过军队的人不知道它的难度。

有铁路线可以减少大量的后勤压力,反观没有铁路线的地方作战,就得先想办法搞定作战所需的弹药。

摆在关东军面前的是物资紧俏,并非是运输距离的问题。

他们的运载能力可以支撑极限250公里作战,意思是这个范围内可以保障物资的运输效率。

光有运输效率没用,你得有足够的物资来运输啊。

光有卡车有屁用,跑空车吗?

所需的燃油、草料、口粮、子弹跟炮弹,都需要一车车的拉到前线,缺一样都不行。

如果开一个天眼,就能看到双方的车辆、人手反复的在一段路上来来回回。

光调遣兵力就用了个把月时间。

趁着关东军精力都在前线,利用这个把月,第一战区再一次稳固了关外的情报网。

遣送的第一批200名特务,目前有一百多人保持着活跃。

随后又让吴敬中、靳洋两人,安排了第二批特务进入关外,同样是200人的规模。

按照甲等军统站点的标志,也就是大型城市的军统站点,一般配备160人。

乙种军统站点只有120人,小型的军统站只有60人。

张宪一口气送了400人到关外,既有小团体安排的,也有零星渗透的,哪怕这些人活下来一半,也足够完成一个甲种军统站点的编制了。

固定由靳洋的特务机构定时联络,部分优秀的特务,可以主动联络。

除了拉拢临澧特训班的特务外,张宪也计划稳定的筹备特训班,为军队提供特务人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