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先生做过京官,见识非常人可比,可能还真知道一些合法避税的法子。
宋玉枝问话的时候,不觉都压低了声音。
宋知远说不是,“哪用旁人交啊?法子不是现成的吗?”
说着话,他拿起了才刚誊写好、准备来日送往衙门的账册,“墨迹还未干呢,也就几笔的事儿。”
看到他小脸上狡黠、促狭的笑,宋玉枝哪儿能不知道他是在逗自己?
宋玉枝笑着啐他,“你少说那等玩笑话。姐姐虽然没跟你一样正经念书,却也知道朝廷的户部不是吃素的,每年都有大小官员四处抽查。尤其是各地同衙门有合作的商户,那更是抽查的重中之重。”
宋知远不能科考,魏先生便不让他专读四书五经那些,而是偏重于实际能用到的知识。
最近,宋知远正在恶补本朝律法。
大楚对逃税行为刑罚极为严苛。
卖私盐的,一两就要杖责十五。私贩茶叶的,一斤就要杖责一百,二十斤以上就要处死。私贩酒的超过五斗以上处死,没收全部财产……
总而言之,只要想着逃税,下场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逃税这种事,却还是屡见不鲜,就为了多挣那么几文或者几两银子。
除非义军真的能改朝换代,新上位的皇帝又能想着百姓减轻赋税,否则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质变的。
相较他们,宋记要缴纳的这点商税也不算什么了(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