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雨晴书屋>>开端:开局潘凤很慌张> 第2657章 跑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57章 跑了(1 / 1)

潘凤已经让二龙山的人先出城了。接着,在让武松保护梁红玉出城。他一个悄悄出城的话,目标比较小……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想要让武松和梁红玉去帮他做吸引,这样的话就能够方便他逃走。他们是分成了三路出城。在三庄的人被劝降之后,城门也几乎是全部落入到了慕容等人的手里。他要就这么出城的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此时,他距离那城门也不过几十步的距离,找了一间民房就住了进去。看着外面时,城头之上守城的士兵也已经换人。这些新换上的士兵,他可并不认识。落到现在的地步,潘凤也怪谁,都是他自已判断失误了。原本他是能够将慕容彦达等人给想控制下来的。但在见到人时,他是一下举棋不定了。“不可犹豫啊。”“任何的犹豫都是刺进自已身体里的剑。”原本潘凤所信奉的准则也是,永远不要将自已给置于危险之中,可这次他确实是将自已先置于危险之中了。眼神朝着外面看去,外面的旗帜并没有更换,但人是已经换掉了。大概是还是想要将他诱捕吧。这个时候潘凤倒是不动声色,先将自已的心给按捺下来,他不能急,先在这城内住下来再说吧。就是不知道武松有没有出城,按道理来说……武松和梁红玉的目标比较小。应该是能够出城的。他就不一样了,现在全城的百姓,甚至整个济州的大部分人,都是认识他的。他想要就这么出城的话,可就有点儿难了啊。有时候太出名了, 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儿的啊。潘凤拿着一面铜镜,看着镜子里的自已,他在脸上贴上了一些毛发,抹上一些灰。现在已经过年了,外面正在放着爆竹。尽管这城内才被劫掠过,但过还是得过年。在爆竹声中,城门紧闭。在州衙之外,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很多人。呼延灼带着一队人,手里拿着双鞭,尽管他是有那么一点儿欣赏潘凤。但上面是有命令下来了,他就必须得将这潘凤给拿下。一下掀开了营帐,双鞭已经挥起来了,但随着一旁点燃了灯后,他这才看见这营帐之中无人。“没人。”呼延灼说道。秦明从一旁揪过来人,问道:“潘凤这狗贼呢?”那人被秦明给拎起来,就好像是在拎着一个小鸡仔一样,颤颤巍巍的说道:“不……不知啊!”呼延灼转头看去,说道:“只要你说出来,十两银子!”那人在无奈的笑着,说道:“我…… 我真不知啊。”呼延灼说道:“此人通贼,去将他一家人都给拿来。”“你可知私通贼人,乃是灭族之大罪也!”“你的胆子还真不小啊!”“今日吾不杀你全家,我就不叫呼延灼。”“啊?”那人此时已经是被这呼延灼给吓蒙了,嘴角在微微颤抖着,说:“那个……”“那个……昨天参军就走了。”“至于去哪儿,参军也不能告诉我啊。”呼延灼拿出十两银子扔给那人,说道:“给你一个机会,重新再说一遍。”
那人喉咙里不停蠕动着,说道:“那个昨天参军在见了慕容知府后,就说他不该将人给放走的。”“就收拾东西走了。”呼延灼说道:“昨天就走了?”“要是昨天就走了,那这会儿潘凤应该已经出城了!”“毕竟,昨天我们可没有封城啊!”呼延灼摸着嘴角,“这潘凤确实也是有点儿厉害。”转头看向秦明,“你去将这消息告知给知府吧!”秦明在微微点了点头,“哦,那我去了啊!”呼延灼说道:“去啊!”秦明在转身就跑了。等到秦明走了之后,他抬手让人将那人给放了。他不上是一个什么好人,可他确实也不坏,老实讲他是不想将这潘凤给留在这里。潘凤确实算得上一个不错的人,算得上是战功赫赫,而且,能文能武,只要能活下去的话,将来肯定是成为一方大将。这都是大宋的人才。他也不能明着帮潘凤什么。还有那秦明是个没脑子的,根本就想不了事儿。他们两人在官职品级上,都是差不多的,秦明就吃亏在这没脑子。呼延灼是高封请过来的,他作为一个外将来说,那济南、青州的知府对他并无管辖权。……“跑了?”慕容彦达此时缓缓放下了手里的东西来,“跑了?”“昨天就跑了?”他在说话时,眼睛朝着一个方向看去。在对面有一个人在坐着,等到慕容彦达的眼神看过去之后,那人站起来说道:“不可能!”“我在城内有眼线。”“潘凤就不可能在昨天就出城。”“他是故意放出来的假消息。”“既然,他放出假消息来迷惑我们。”“那我们也放出一些假消息,让他放松警惕,只要他放松警惕之后,我们就能有机会了。”秦明看去,问道:“你他娘的是谁啊?”那人自然就是刘备了,他对着秦明在微微拱手,道:“秦将军,在下乃是郓城县的押司宋江。”刘备也是想起来了,他乃是郓城的押司啊。他本来就是大宋的官吏。这身份也没暴露的,只要能够将潘凤给杀了就行。“押司。”秦明的眼神在看着潘凤时,眼神之中也是透着一些不屑,一个完全不入流的小吏而已。对于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他也用不上正眼看。慕容彦达在微微点头,道:“好!”“那就按宋押司说的去办。”“宋押司放心,只要这事儿办成了……”“至少许你一个县令!”刘备道:“可我并无功名在身啊。”“诶。”慕容彦达在摆了摆手,说道:“功名不功名的这并不重要。”“当然,要是能有一个功名在身的话……确实是更加的方便。”“但这一个小小县令,上面的太师、太傅,稍微的提提笔的事儿罢了。”刘备道:“多谢知府。”“知府的知遇之恩,吾没齿难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