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5章
衮衣轻沾御炉烟,宫灯淡笼血脉缘。忧心难拂疑云去,愁眉又惹泪痕添。岁冷松筠空对月,时寒剑戟自惊年。逝水何须多叨念,沧海桑田几变迁。
李世民之所以大半夜的召李泰过来,并不是因为审理李元昌检举太子一案有多么的紧急,而是这桩公案怎么都绕不开李泰。
李世民当然是想保李承乾,不只是想保他的太子之位,也想要保他的名誉不受损。
可是汝南遇刺这么大的事,不能不声不响地揭过去吧?总不能公主被刺杀身亡都不闻不问吧?
汝南遇刺案,说什么都避不开李元昌,在演武场假扮突厥士兵的那些人,都是李元昌率领的。
只要审问李元昌,他为了给自己减罪,必然会把这份供词当众呈上来,那就无论如何都得惩罚李承乾了。
想要把李承乾摘出去,很难吗?不难,一点也不难。
谁都知道李元昌现在是被逼到了狗急跳墙的地步,他为了减轻罪责,难免胡攀乱咬。
他呈上的证词,凡是没有其他证人的都可以视为一面之词,没有任何的意义。
有证人的也没什么大用,在李元昌和太子之间,是个人都知道该站哪边,就算有拎不清的糊涂虫,也可以派人教会他说话。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必须要明确地知道一个人的态度,这个人就是李泰。
为太子洗刷污名,满朝文武都可以配合,至少可以装瞎,但李泰未必同意。
扳倒太子应该是李泰最大的心愿,李元昌的供词就是射向李承乾的利箭,李泰怎能允许这支箭半途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