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阁老的意思是,天子提拔王九皋,就是看重了他在朝堂中没有人脉势力,而王九皋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一直专注于内阁事务,却并不在朝堂上培植自己的人脉?”
朱鉴没有想到,最先听懂的竟然是朱仪。
他略带不满的看了徐有贞一眼,但还是点了点头,道。
“这一点就说来话长了,但是老夫长话短说,其实究其根本在于,天子对于内阁,似乎隐隐有打压之势,并不希望内阁坐大,所以,选王九皋,便正如国公爷所说,看重的是他在朝中并无势力。”
“王九皋应该是一直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直非常谨慎,无论他在内阁当中如何摆弄权柄,但是,始终不曾试图在朝中拉拢人脉,也不曾试图将自己在地方上的心腹之人提拔到朝中。”
“当然,是人就有弱点,殿试一事便可看出,王九皋很清楚,光凭分票权和阁议,想要保持他的超然地位,只会越来越难,所以,他还是忍不住,把手开始伸进了清流当中。”
“只可惜,他还是太过谨慎,并不亲自出手,而是让江渊出面,否则的话,光是这件事情,就可以将他按死!”
“可是……”
这个时候,徐有贞也总算是明白了过来,犹豫片刻,他抬起头,问道。
“明公,若是如此的话,您弹劾他的时候,为何不以他图谋翰林院,意图结党来弹劾呢?”
“因为他并没有这么做!”
朱鉴的脸上也露出一丝遗憾,叹了口气,开口道。
“殿试一案,老夫和张敏二人之所以愿意帮江渊,张敏是因为他有一本家侄儿才学不第,正巧要考举人,而那主考官是江渊的好友,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老夫,明着是要拉江渊在内阁中帮老夫稳住地位,但是实际上,却是落子在王翺身上。”
“一旦事成,江渊执掌了翰林院,那么,王翺势必忍不住,会借江渊之后收拢门生,甚至从翰林院中引援人手入阁。”
“到时候,无论他成不成功,都必然引起天子厌弃,只可惜,殿试之时,江渊选了程宗这么个废物,被天子瞧出了端倪,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