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钰一听便察觉到柳安的意思,有些得意的扬眉道:“你可莫小瞧了朕。当年去治水吃的苦头可比一顿饭多多了,后来去监工吃食都和百姓们一样。又到了东海那边平叛,为了鼓励军士也是一同起卧用饭,现如今都还有赞扬的。”
柳安也听过这些传言,只是毕竟是在西北,稍微传了一阵子就被旁的事压下去。他后来见了陛下只觉得矜贵,还以为不过是百姓感激传出来的话有些夸大,没想到是真有其事。
他身子微微前倾,托着下巴笑着问道:“陛下那时可还习惯?”
赵钰闻言更是得意,但顾忌到身份还是压下带着笑意的唇角。面上波澜不惊道:“朕当时身为太子本就该这样,说什么习惯不习惯的?”
说着心情也有些郁郁,眉宇间不免带出些许来。□□皇帝是带兵打天下,也格外注重军士的待遇。可即便上层如此,真正分到军士手中的却没几个钱。
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地方,全看当地官员的良心,一时不察军士的东西都被克扣完了。偏偏他们大多又不识字,只以为军中规矩如此,也少有诘问上官的。
而百姓只有更惨的,尤其他向来以为江南百姓生活的和京城差不离。谁知到了实地一看,竟不如一些地处偏僻但有好的父母官的百姓。
官场向来如此,他想把棋盘掀了都比慢慢改造来得容易。
柳安本想夸赞几句,但看赵钰心情有些不佳,眼神一转便大致猜到了。他柔声安慰道:“陛下已经做的很好了,去除官场弊病需要时间。”
赵钰拍了拍柳安的手,笑道:“朕自然是做的最好的,朕只是太过年轻而已。”
太过年轻,掌权太少,手下可用的人也少。
但柳安却不这样认为,他的目光带着温柔的安抚,看着赵钰认真道:“陛下这样的年纪刚好,若是陛下再长大些只怕便没有这样的心气儿了。”
陛下的手段虽然稚嫩却已经可以尝试与朝臣抗衡,又有这样的锐气与野心,自然比在官场摸爬滚打长了精明世故好上太多。
柳安忽然有些庆幸陛下未能早早入朝,否则与朝臣的关系加深,必不会有如今的陛下。也许会成为太宗皇帝一样善于制衡朝堂的皇帝,却不会成为眼前这个心心念念国事民生的人。
这话显得没头没尾,但赵钰却清楚柳安在说什么。可见有时候就连一个经历的不同都会将人塑造成全然不同的模样,就连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会变成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