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8章 肯定有勾结(1 / 1)

那些余部,逃出海后,只能找一些小岛驻扎。他们的生活不用想,肯定是辛苦的。朱元璋琢磨着,如果赦免他们,引导他们回来,再聚集在一起管控,愿意回来的人倒是不少。海上倭寇的组成,除了真正来自倭国的倭人,就是这些余部了。引导回来,可以极大降低沿海地区卫所的压力,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引导回来了,然后呢?”朱元璋问道。朱允熥这就笑了,不过笑得有些坏,道:“想个办法,让他们慢慢的,无声无息死了,这样是最干脆的做法,也省得一直派人管控。”“你这逆孙!”朱元璋听着,忍不住打了朱允熥一下,道:“年纪小小,怎么如此狠辣啊?”只不过,他听着心里又满意极了。其实他的心里,也是这样想,要一直管控,还要养着他们,这得多麻烦,随便折腾点什么东西,或者下点慢性的毒,让他们死得无声无息最干脆。因此,朱元璋心里不反对。只是表面呵斥朱允熥,不应该那么狠辣。“如何主动出击?”朱元璋又问。“倭寇居无定所,来去自如,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满大海的去找倭寇,但能引蛇出洞,让倭寇主动来找。”朱允熥说到这里,准备说一个事实,又道:“皇爷爷要做好心理准备,先别生气。”“咱能生什么气?继续说。”朱元璋轻哼道。区区倭寇,不至于让他生气。朱允熥道:“孙儿昨天提到,朝中官员肯定有人借用禁海走私,说明真的很赚钱,能赚大钱,我们大明的货物一旦出海,绝对是海外的国家,抢着要的存在。”朱元璋问道:“和倭寇,有关系?”“当然有。”朱允熥反问了一句道:“既然我们大明的货物,在海外如此受欢迎,倭寇为何不抢那些出海走私的商船呢?”为何不抢?正常来说,抢一次商船,比他们抢掠大明沿海十次,赚的还要多。朱元璋想着,忽然勃然大怒,冷声道:“你是说,他们和倭寇,互相勾结?”朱允熥点头道:“肯定勾结了啊!”这种赚钱的活,必然打点好一切关系,大家一起赚。那些倭寇不会眼看着,大明的商船从眼前走过,什么都不做,除非他们是傻子,而那些地主豪族,自然不想自己被抢。“还有一件事,皇爷爷还是别生气。”朱允熥继续说下去:“既然倭寇和那些走私的勾结在一起,都这么赚钱了,为何还要抢掠我们大明沿海?那是因为抢掠了更能赚,让皇爷爷海禁更严,他们走私出去的货物,更值钱。”风险和收益,一直是有关系的。风险也大,收益越高。大明的海禁和倭寇问题,可以告诉那些海外的国家,商船出海一次风险极高,东西就能卖得更贵。“该死!”朱元璋想通了这一点,忽然用力一拳锤在桌面上。震得桌面那些奏章,轻轻地跳了起来。“他们都该死!”朱元璋杀气腾腾道。朱允熥坐在朱元璋身边,真切地感受到这凛冽的杀气,有多可怕。朱屠夫,名不虚传。在这瞬间,肯定又想杀人了。
尽管朱允熥说了那么多,都是猜测,但以朱元璋的经验来谈,这些猜测其实都是对的,他们为了利益,真的敢这样做。朱允熥说道:“如果海上出现了一艘,和倭寇没有任何关系的商船,那些倭寇肯定不会放过,这不就可以把倭寇引蛇出洞?”倭寇不出现,到处乱走,还不好对付。他们一旦出来,大明水军也不是吃素的。尽管水上作战,不一定是明军擅长的,但并非不能打,以及明军并非不会水上作战。“皇爷爷,你觉得呢?”朱允熥又道。朱元璋轻哼道:“你先帮咱,把那些和倭寇互相勾结的人找出来,咱再说你的事情。”朱允熥听了这话,信心满满道:“简单啊!只要皇爷爷明天在早朝上提议开海,到时候谁跳得最急,反对得最厉害,查谁准没错。”朱元璋眼前一亮,又拍了一下朱允熥,道:“你这逆孙,满肚子坏水。”但是,这样坏得好。坏一点,说明更有能力。大明下一个皇帝,不能连“这件事,咱再考虑考虑。”朱元璋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但也没有反对。也就是说,出海还有希望。还是能给机会,让他们出海走走的。“好吧!”朱允熥道:“孙儿还有另外一件事。”朱元璋说道:“抚恤这件事,咱让人去查了,当初抄家周家的时候,没有这笔钱的记录,大概是被周德兴送出去了,至于送给谁……”“吕家吧?”朱允熥都不需要考虑其他,知道周德兴和吕家有关系后,首先想到的是吕家。如果周德兴吞下的钱,不在周家,肯定给了吕家。“没有证据,别乱说。”朱元璋轻哼一声,又道:“这件事,咱会安排,你先不要管,那些老兵……你做得不错,看在老兵的份上,咱就应该同意你去折腾的,不过再等等。”今天听了朱允熥那么多话,朱元璋的心里,稍微有些动摇。大明总不能,一直被那些倭寇恶心。必须得做点什么反击,要不然,老朱心里不爽快。朱允熥只好说道:“孙儿都听你的,好了孙儿没其他事情,先退下了。”“你这逆孙。”朱元璋道:“有事才想到咱,现在没事了,跑得比兔子还要快。”朱允熥在老朱面前,是不会太过敬畏、慌张和害怕等,说完就溜了。不过,在他走了后不多久,朱允炆也来了。朱允炆主要是来刷好感,装可怜,博取关注的。朱元璋想到姚广孝那个妖僧,心里便是冷笑。老四和自己的孙儿,还能搞在一起,这是他想不到的结果,但那个老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等咱快下去见妹子之前,得狠狠教训老四才行。”朱元璋心里暗暗在想,但还是让朱允炆进来,得给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逆孙,不断增加压力,这样在未来才能独当一面,当一个好皇帝。很快,朱允炆也离开了。朱元璋专门把鸿胪寺的官员传进来,问了问关于一年三熟的事情。这个官员那么巧,接待过来自安南、缅国等地的使臣,也知道当地的农耕情况,给了朱元璋一个肯定的答案——是的!“真的一年三熟!”朱元璋听了眼前一亮,粮食有多重要,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