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萱拿到这些钱的第一反应,倒不是大手大脚的挥霍。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农家女,能想到的最大程度的挥霍,也不过是买上几十文钱的胭脂水粉,再买些布匹给娘和自己做两套新衣服罢了。
随后,这么多的钱,姜萱便想安安全全地带回家里,交给娘处置。
但问题就出在,姜萱是寄宿在宣城姜氏的一个远方叔爷家里的。
这位叔爷在鸿胪寺当差,也不是什么官,微末小吏罢了,但对于宣城地方的小家族来说,俨然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了。
叔爷见打扮寒酸的姜萱买了顶新的布匹和水粉回家,素来奸猾的性子马上就觑出了门道。
旁敲侧击之下,哪怕姜萱嘴严,支支吾吾试图保守秘密,但还是被叔爷看出来,这是发财了。
再联想一下姜萱来此的目的,便晓得,这大约是死人财。
如此一来,叔爷自然动心。
至于什么辈分名声的,跟钱比起来算个屁?
而且,这般混迹了朝廷中枢多年的小吏,不留把柄地骗钱,办法没有一百个也有八十个。
叔爷只是在“不经意间”提了几句新发行的大明国债的保值率,又炫耀了一下自己有门路拿到,姜萱出门的时候,自然知道引起了全城震动的大明国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一百文,五年之后,变一百四十文!
朝廷担保,童叟无欺!
姜萱也打听到了,现在只有官员能认购,官员拿到手,也确实有急缺钱的人会私下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