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让他过来做个当面汇报,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当面问清楚嘛!饭后。一间夯土房屋内,昏黄的煤油灯正燃烧在炕桌上。苏文宸披着一件外套,盘坐在炕桌上,手里正拿着一根钢笔苦思冥想。这几天经过在附近的调研之后。苏文宸觉得想要大力开发这一片上面必须得调集资源才行。所以此时他正在绞尽脑汁的考虑这份信要怎么写,因为这封信既要卖的很惨,还得给领导看到光明的前途。不然这时候全国困难的地方多了去了,上面也未必就会立刻往这边投入资源,不然早投入了。苏文宸咬着笔杆沉思良久,才开始组织好语言缓缓下笔。“尊敬的沙部长:”刚写完,苏文宸皱了皱眉头,这么写是不是有点不亲近叔伯那不是就有点太不知道分寸了纠结了好一会儿,苏文宸还是没改,毕竟第一次稍微疏远点也比让人觉得没分寸好。接着继续写道。“展信佳!领导近来身体康泰否惟愿为国操劳之余善加珍摄。”“自上次广市一别,已近三月未当面聆听教诲,心中甚是想念。”“此次冒昧写信,一是向您汇报近期调研情况,二是关于盐碱地区发展构想请您把关指导。”“我带队一路沿黄河故道进行调研,所见所闻实为震撼。”“今赴徐州地区黄楼公社,杨庄大队实地考察,当地情况是我一路调研最为严峻之地。”“此地社员极端贫困,人均年口粮百斤上下,多数时间全靠救济粮活命,春耕亦是常有人力竭致死,冬日连清水白菜亦需集体分食。”“且此地盐碱治理亦是艰难,千亩耕地亩产仅余百斤,盐碱反复上返,公社亦无余力支援农机,县里三台农机尚不能满足核心区需求,此地处县里边缘地带更无余力也。”放下手中的钢笔,苏文宸轻声诵读了一遍。这下够惨了吧!待会儿可得多要点,不然都对不起我浪费的脑细胞,还得把自己的想法转换成这个时代的书面语言。既然惨卖完了,待会儿就得给上面希望了,不然光会哭穷,啥事干不出来,可屁用没有。随着苏文宸拿起钢笔,信纸也在一点点快速变厚。“我场现已决心扎根于此。”“以下为我对于此地发展初步构想,盼您百忙之中拨冗指点。”“结合我场养殖技术优势,我拟分如下三步走。”“第一步,以养代赈。”“我拟在杨庄建立农场一分场,先期养殖速生肉兔,取耐碱苜蓿为饲,利用耐碱苜蓿促幼兔增重,三五月可出栏,兔肉既可充作蛋白补给,又可与借徐州交通枢纽之利,于别地易粮,解燃眉之急,以缓解社员们口粮不足问题。”“第二步,标本兼治。”“另着曹济文同志培育新型牧草,为生猪养殖奠基。”“我场目前白猪培育技术已趋近成熟,六个月出栏的肉猪,亦可解我国缺肉之大难题也。”“待肉兔稍有成效,即组织知青与社员,深挖排碱渠,运土筑台田,遏制盐碱上泛,辅以养殖场产有机肥改良,力争两年内亩产破二三百斤,自给自足亦不远矣。”“第三步,蓄势谋远。”“如上述发展顺利,我场可快速铺开,合并附近公社。”“即可着手培育本土优质肉牛,奶牛品种。”“今,宸既将身为人父,知悉全国幼儿奶粉供应仍有极大缺口,推己及人,愈感工农子弟尤需乳品滋养,增加乳品供应已是迫在眉睫。”“此外目前国际西方亦是以食用牛肉为主,如有需要我们亦可出口优质肉牛,以赚取大量外汇以补国用。”“宸深知此计所费甚巨,然算长远,实为划算。”“若得部里支持三五千知青,三五百吨应急口粮及农机二十余台,三年内宸可使此地实现口粮自给,五年亦可成中原肉奶供应基地。”“况划归农场后,徐州地区岁省十万余斤救济粮,此双赢之局望部里深思。”“如方便,我拟于本月下旬赴京当面汇报。”“此致”“革命敬礼!”“晚辈文宸谨上。”写完之后,苏文宸吹了吹墨渍,通读了一遍之后,自言自语的嘀咕道。“三五千知青,三五百吨口粮,也不知道上面能拨下多少来!”“不过用这点代价,换一个三五年后的肉奶供应基地,血赚了好吧!”不过苏文宸也明白,这时候国库也是穷得很,能拨下多少来他也没有底。不过总的来说,如果上面就按照上次文件拟拨付的那点东西。那他们发展可就要慢很多了。说实话口粮其实还好,对苏文宸来说,最重要的是农机,不管是春耕开田,还是挖渠运土,机器都不是人力用扁担和背篓能比的。就在苏文宸自己嘀咕的时候,门口的木门响起了敲门声。苏文宸把信合起来喊道。“进来。”赵卫国推开门,发现里面只有苏文宸一个人,挠了挠头。“主任,咱们明天怎么安排,是按照原计划去徐州,然后继续往南,还是怎么办。”苏文宸想了想。“先去一趟丰县,然后直接沿着当地的路,跑一趟附近的砀山县,萧县,和沛县调研一遍就行。”苏文宸准备先调研一遍,看看这几个县总共有多少盐碱地,不过光目前从丰县来看,他觉得这边暂时已经够他们发展了。赵卫国听到这话立刻应道。“那行,主任你早点休息。”说着关上门,不过脸上却一脸疑惑,喃喃道。“没人难道刚才我听错了不是主任屋里一直在嘀嘀咕咕的吗”京市。农林部部委的办公室里。一个中气十足的老人,看着手上厚厚的一封信件,先是眉头紧蹙,随着一张张信纸后迭,继而舒展开来。最终化作一声轻笑。“这小子,倒是真敢想啊!打造一个中原肉奶供应基地。”反复摩挲着信纸边缘之后,老人摘下眼镜,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光秃秃的梧桐树枝,心里想着却是斟酌刚才信里的内容。嘴里喃喃自语道。“既未回避现实困境,又暗藏破局锐气。”片刻,转身回到桌前,拿起一个电话。“你通知农业局,农垦局,农机局的领导去会议室,另外”老人顿了顿,继续说道。“让部里农机局统计下,现在部里有多少的农机可以调动。”“好的部长,我这就通知!”部委会议室。苏文宸信件的重点内容已誊抄在黑板中央,老人敲着桌子道。“黄淮海地区像杨楼生产队这样的地方有多少我们是否只能被动救济”“现在几乎每年数千万斤的救济粮都是调拨在这些地方,这片中原地区以前都是主要产粮区,现在却是要支援的地方。”“上面也要求我们,拿出合适的治理方案,把这几千万亩的盐碱地,重新变成我们国家的新粮仓。”“这样不光能立省一大部分救济粮,甚至还能支援别的地方。”“这是蓝水农场目前给出来的方案,你们看看可不可行。”说完,把手里的信纸传了下去。听到这话,坐在侧边的农垦局领导立马起身接了过来。信纸也在良久。全部都看过一遍之后,有些微微皱眉,有些不置可否。“说说吧!你们是什么意见。”听到这话,农业局的领导率先起身道。“部长,这份方案怎么说呢,前面可以说眼前一亮,特别是前面种植耐碱牧草,养殖肉兔,补口粮之缺,我觉得是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
“蓝水农场在培育兔子方面的积累,在我们国内目前也是顶尖的了,要说培育优质肉兔,我对这方面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再加上徐州那边的盐碱地,目前也不在我们规划的第一批重点解决的盐碱地区,我认为可以适当支持蓝水场在那边建立分场,好歹也能缓解那边的生存压力。”“而且需要到集体煮白菜吃的地步,说实话如果是真的,这比豫东那边还要艰苦,说明可种植的土地确实很少,甚至都分不出多少地来种菜。”“但是后半段我觉得有点异想天开,这长白猪的引进还是当时我们农业部和农林部没合并时就规划的政策。”“目的就是改良我们国家肉猪生长慢的问题。”“但是从建国初期从苏方引进的第一只苏联白猪开始,包括从英国,丹麦,后续又陆续引进的,目前为止已经引进三批了。”“也不说没有成绩,但是目前各个核心种猪场的消息,还是遗传基因都不稳定。”“在没有详细的种猪培育报告,和遗传数据证明交上来之前,我很难相信信里的内容。”“至于肉牛奶牛的培育,由于蓝水场都没有开始培育,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依然觉得现在蓝水农场因为月华兔的成功,似乎有点目中无人了。”“生猪作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肉食供应,我比谁都清楚,这种白猪的培育难度。”“真要这么容易,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卡在种猪场里出不来。”听到这话,老人点点头。“农垦局那边呢你们是什么意见”听到这话,农垦局的陆安国顿时站起来。“部长,我们农垦局这边肯定大力支持的!”“至于前面老于说的,在我看来这才是正常的,人家要试试啥话都不说,就一个劲的跟部里喊苦部里能批吗”“就是做个陷阱打猎,都知道得在上面放点甜头呢!你啥甜头都没有,还能指望套到猎物啊!”“所以适当的畅想一下未来,在我看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人家又不是空穴来风,我记得外贸部的老雷不是下去过,说人家白猪养的不错嘛!”“就算达不到可以推广到来嘛!”“老于你还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不成”“而且部长,我们农垦局目前跟水利部那边接洽,都赞同从兰考那边开始,进行河道疏浚和堤防加固,修建控导工程,同时从兰考开始修建一条干渠,引黄进入黄河故道一点点往南推进治理工厂。”“这种大工程要推进到徐州地区,说实话是得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让蓝水场提前在那边扎根,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老人听完之后,并没有多表示,挥了挥手示意坐下,随后才问道。“老赵,你们农机局现在能调动的还有多少农机”“今年的部里早就批下去了,只有两台本来就是准备给蓝水农场的,还在常州拖拉机厂停着。”“不过如果需要,也可以跟苏省那边商量一下,毕竟都是他们省的土地,我们部里牵头出人出粮给他们治理,他们也不能一点不表示吧!”听到这话,老人点点头。“那行,你跟苏省那边农机部门沟通一下,人粮我们部里出了,总不能农机也我们出,他们省里就光得利。”“毕竟这包袱给我们,他们每年可剩下不少救济粮。”“部长,那蓝水农场要的东西要拨下去吗”老人沉默了片刻。“前面拟拨给蓝水场都准备好了,就拨下去吧!至于再多。”“正好年底的全国农垦工作会议要召开了,各省农垦局和重点农场代表都要过来。”“让他过来做个当面汇报,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当面问清楚嘛!那个时候蓝水农场,要是能拿出详实的东西,再商量需不需要加大拨付力度。”在老人说完之后,其他人顿时明白领导的意思。毕竟这点事,根本轮不到拿到全国农垦工作会议去讨论的,因为这上面讨论的都是动辄十数万人,大规模开荒,修坝,围垦,这类国家级项目的推进。那么把人叫过来,应该就是介绍一下,认识一下人了。至于拿出详实的东西,三人都没有放在心上。这时候三人也清楚,领导看起来还是很看好蓝水农场发展的。苏北。苏文宸在信发出去之后,也趁着这段时间,把周围的沛县,丰县,砀山县,萧县四个地方,全都开车调研了一圈,甚至包括各县大部分情况,也都了解了一个遍。最后发现,这四个县的日子过得都不怎么样。可以说大同小异,几乎每个县都是十几二十万亩的盐碱土地,平均亩产也基本都在一百斤左右徘徊。基本已经跟跟西南山区也差不太多了。而且山区还能放牧,这边只能看着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地在那里荒着。只有得到县里资源倾斜的那些公社,要稍微好一些,而那些处于县边缘的公社,日子就要困难很多了。基本就是刚刚处于饿不死的状态。现在还没有治理的大片黄泛区,基本都是集中在四县的边缘地带。苏文宸也理解,各县里的这点资源肯定是要紧着周围的地方县发展。当然其实压根没多少资源,因为苏文宸调研一圈,发现四个县加起来总共也就才三十台拖拉机。因为其中其中沛县的湖西农场自己就占了一半,剩下的三个县,基本一家就四五辆的样子,基本也都集中在县里的农场和少数先进大队的手里。由于湖西农场是苏省的省属农场,所以苏文宸觉得这四个县的机械化,可以说都约等于一点没有。至于工业,基本可以说是一点没有,苏文宸一圈调研完之后,发现只有沛县和萧县有少量的煤矿开采,其他最算的上的工业,就是一家打造锄头之类的农具厂了。所以一圈调研完毕,苏文宸就回到黄楼公社了。因为他知道,这地方破局只能靠外面资源进来才能打破,只靠本地自己慢慢发展,估计永远得比别的地方,落后几个版本,发展不起来。黄楼公社。寒风卷着细碎的盐碱土刮过黄楼公社的田野,上百名社员正分开用石磙子,来回的碾压麦田——本该青绿的冬麦田,却泛着白霜似的盐渍。苏文宸蹲下后,抓了把土,用手搓开板结的土块,上面还有点点盐粒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亮光。“曹教授,看来如果不抬田,挖好排碱渠,就算治理好了,后续的盐碱也会像这样反上来啊。”听到苏文宸这话,曹济文点点头。“是啊,但是这些当地的社员们也没有办法,不管是从别的地方挖土过来,还是在这些田附近大量挖排碱渠,都不是个小工程。”“只能这样先种上小麦,趁着冬天用石磙子压一压,土压实了,盐碱往上反的程度就会减少很多。”“不过也就是冬小麦可以,其他的可不行,所以这边很多田都是种小麦较多!”苏文宸听到这话,也笑道。“确实,我记得我们大队,每年种的冬小麦,也会特意在冬天用石磙压一压,说是能增产不少呢,有时候石磙子不够,还让一群人上去踩呢!”曹济文点点头。“这种方法在北方确实有用,冬前镇压能有效保墒防冻,在返青期镇压,可以暂时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使养分向根系转移,有效提高麦穗数旺长麦田,并且后面的倒伏风险也会减低很多。”“但是过了淮河之后,就没必要了,越往南去冬季也越湿润,土壤粘性也更重,这时候一压基本很容易形成土地板结,得不偿失。”就在两人说话间,传来急促的自行车铃响,并且伴随着激动的吼声。“苏主任!苏主任!有你的加急信件!”苏文宸放眼望去,远处一个脸庞黝黑,穿着一件已经洗的发白的藏蓝色干部装的中年人正骑着一个自行车,快速朝着这边骑过来。在骑到苏文宸和曹济文所在的田梗处之后,直接把自行车一歪,踉跄着冲下田埂。平时只要是占上点灰都得擦干净的自行车,此时对方也完全没有心思在意。苏文宸看到对方激动地样子,若有所思,不过还是打趣道。“杨书记,你们公社这是书记都得兼职邮递员了”听到这话,杨振业摆了摆手。“苏主任你就别打趣我了,你快点看看,上面是不是批准了”说着目光灼灼的看着递给苏文宸的信件。因为自从消息透露出来之后,他就十分忐忑,要是本来一直没有什么波澜他到也不至于如此。可是自从知道,蓝水农场有意在这里建立分场,他已经好几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跟杨庄大队那边比较封闭不一样,他作为公社书记,各种报纸新闻什么的都是必须要了解。而报纸上最近报道的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蓝水农场凭借一场之力,创下了接近一亿美元的产值。在第二天杨庄大队的大队长来通知他的时候,他还以为杨景福是生癔症了呢。毕竟人家蓝水农场成创汇这么多,全国有多少好地随他们挑选,怎么可能来他们这破地方来建立分场。甚至就算杨景福赌咒发誓,他也将信将疑,觉得是不是有人打着蓝水农场的旗号招摇撞骗。直到亲自去县里确认才知道,地区确实发了一份配合协助蓝水农场进行调研的文件。也是这时候,他才发现好像天上确实落下馅饼了,要说他们这片最羡慕谁,那肯定就是隔壁沛县的湖西农场了。在被划为省属农场之后,直接好几辆拖拉机拨下来,社员变成农场职工,每月都可以获得规定的定量粮食和工资。运气好被规划进去的公社也改组成农场分场的生产部门领导。所以在确认消息之后,他一直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一方面希望蓝水农场在这边建立分场,毕竟他们这边太苦了,急需要外力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也在迟疑,万一他们公社没被划进去怎么办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别人享福了,特别是这种大家以前都是穷兄弟,现在你却突然富了起来,能够优哉游哉的享清福了。对于很多人来说,那还不如一起穷呢!所以在看到苏文宸撕开封口,他感觉自己苏主任都还要忐忑。